傍晚,时常站在阳台远望,高楼林立,灯火通明,那高大辉煌的气势总是逼近我的眼,每每这时,我总是有一种感叹:生活,因变化而精彩。
生活中充满着变化,正是这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世界,为世人演绎着精彩的乐章。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七十年代的人,七十年代的农村,土道草房,路两边是高高大大的白杨,路上车很少,偶尔跑过一台大解放,一台客车,最多的是马车、牛车。七十年代的生活还都是比较贫苦,当时老一辈的人最常说在他们那个时候,能吃顿鱼肉,那也是个奢侈的梦想,记得他们没事的时候给我讲,当时那个年代有个叫工分的东西,就是用按劳分配的方式,每天早上几点,才十几岁的父亲,就得跟着他们一起去下田种地,甚至在难得的休息的时候,也要去生产队上帮忙搬砖什么的。回到家里还要帮我奶奶他们做家务,还听妈妈给我讲过她的小时候,她说那时候,商店里一分钱一块的桔子味水果糖,5分钱的冰棍,就是她最好的零食,偶尔能吃上点6毛钱一斤的饼干就高兴的不得了。她说只记得那时候有过一个橡胶玩具,是一个能捏响的梅花鹿,她们小时候都是自己做娃娃玩。过年的时候姥姥会买来几尺花布,给妈妈她们姐妹几个做新的衣裤,还会缠着她在裤腿上缝上一点小动物,年夜饭家家都少不了油炸花生米和炒鸡蛋。听妈妈说后来到了80年代初,有黑白电视的人家都不多,那时她的舅舅家买了一台18英寸的彩色电视机。村子里的人都自己带着小凳子到他家占地方看电视,晚上回家时,就像现在电影散场那样,人声鼎沸,场面十分壮观。想想小时候听他们说起这个的时候,还没什么太深的感触,现在渐渐长大,了解的只是越来越多了,突然感觉,父母他们真的太辛苦了。
我呢是一个出生在幸福生活里的孩子,还记得我的出生像是为家里打了针振奋剂,父母离开了生活了20多年的农村,进城市里生活。好像在我5、6岁的时候,家里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,生活慢慢的开始好转,父亲和母亲也开始着手做自己的小生意。小生活开始有滋有味的过了起来,当时家里人就开始打算买个大点房子,买个车,开个店,于是他们又开始忙碌了起来,天天早出晚归,清早起来就去街上摆摊,上班时工作的比别人辛苦,下班了还要骑着自行车去送外卖。虽然辛苦,但他们一步一步的接近了自己的梦想,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,人活着,就要活出自己的生活。就为了他曾经的理想,父亲这个顶天里的的七尺男儿,保守风雨的摧残,眉头上的皱纹越发的深刻,乌黑的头发也渐渐雪白,脊背不再挺直,身体不再健壮。但他的精神,他的神情却越发的明亮,他离他的事业越来越近,离他当初的梦想仅仅一步之遥。在2010年,随着改革开放的高度发展,跟上了时代的潮流,物质生活开始日新月异的变化,父母的店铺开张了,现在我都已经17岁了每次去超市,琳琅满目的食品,有时竟一样也选不出自己喜欢吃的,现在再也没有5毛钱一瓶的汽水了,果汁、奶饮料有好几十种口味。不用过年就总是有新衣服穿,带蕾丝花边的公主裙、各种款式的衣裤,每一件都充满现代人的气息,自己的毛绒玩具,已经好多。电视、电脑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。家里还买来了家庭酸奶机、冰淇淋机,自己动手做一些小零食。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,电不够用经常停电,家家都要备着洋蜡烛。鱼、肉更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。现在我们住的小区都是绿树成荫,环境优美,小区里有健身器材,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,也锻炼了身体。江边的带状公园更是黑河独具特色的风景线。现在的城市、乡村都是水泥路,四通八达,再也不像从前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了,路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,很少能看见马车了。农民种地不用交税,还能拿到国家给的粮食补贴,他们也有了农村合作医疗。农民手里有了余粮,日子也好过了,真的是城乡无差别。
短短30年,人们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从生活贫困潦倒到现在的琳琅满目;从单调枯燥的泥土到五彩缤纷的玩具;从马车牛车到现在的飞机游轮。世界在平稳的发展,中国在飞速的进步,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梦想,希望自己的生活幸福,希望祖国繁荣长身,一个个小梦编织成了祖国的大梦,中国在腾飞,我必将奋发图强,学好一点一滴,让自己没有愧对于我的父母,没有愧对于这个养育我的祖国。我的梦,我们的梦,铸就了中国梦。带你我的梦实现之日。也就是中国已屹立之时。